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技术-电工最常见电路

当前位置: 电工基础主页 > 配电知识 >

发电厂检修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5-11-09 09:32来源:未知 作者:y930712 点击: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发电厂侧电力 市场即将形成。这样,发电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在各方面的地位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降低发电成本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发电厂侧电力 市场即将形成。这样,发电厂作为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在各方面的地位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降低发电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个发电企业需 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发电厂检修作为发电厂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努力提高设备可用率和健康水平的同时,降低检修费用。这就促使大家对现行的检修管理体制进行 思考,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1 我国检修管理体制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各种高参数、大容量发电设备已成为我国发电市场的主体,但我国的检修管理体制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从50年代起就实行的事故检修和计划(定期)检修的检修管理体制。虽然近年来又推行了“标准化检修”等工作,但这些只是强化了检修工艺质量的控制。事故检修是在发电设备发生事故后的一种恢复性检修,采用修理、部分更换或全部更换的手段,以恢复设备安全运行为目的;定期检修是一种预防性检修,它最初是根据制造厂家推荐的检修周期进行设备的定期检修,这一周期一旦确定就不再改变。检修项目一般是根据有关标准确定的标准项目,停机前已知的设备缺陷而确定的特殊项目,以及为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而确定的技术改造项目组成。设备的定期检修,主要是希望通过解体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以保证机组在检修后能安全运行一段时间。
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 一般来说,发电设备在投产初期和寿命末期的故障率较大,中间要经过一个较可靠的稳定期,并且在各个阶段的故障特点也不相同,但在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下确定的大修标准项目 和检修周期却一成不变。这样,在故障率高的阶段就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率,在设备的稳定运行阶段就造成了检修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2) 发电厂锅炉、汽机、电气及公用系统设备,各有自身的特点,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周期也各不相同,而单元制发电机组大修又同时进行。这样,如果大修周期过短,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如果大修周期过长,又会造成设备的故障率增高和可用率的降低。
3) 不必要的或保守的预防性检修过多。例如:200 MW发电机组在每年运行5000~ 6000 h 时,所定的大修周期为3年;在运行小时数降至3000 h左右时,其大修周期仍为3年。很明显,这样所定的大修周期明显保守,同时也是检修费用的浪费。
4) 检修项目的制订缺乏科学性。在现行检修管理体制下,各发电厂在制订检修项目时,根本没有建立在对设备故障周期的研究和对设备工况检测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是机械地照 搬有关标准,希望在设备解体后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该修的设备没有修到,又有一些设备修后运行工况反而更差。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