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们解析了2015年电子技术(模拟部分)的试卷,试卷电子档可在研招网的网页上下载。 这一期我们解析2016年科目代码为822的模拟部分试卷(❁´◡`❁) 同样是四道题,共75分,难度依然和期末考试难度相当~~~ 第一题 解析 这是一道判断放大电路能不能放大的题目,放大电路能够放大交流信号首先需要保证晶体三极管能处于放大状态,也就是三极管的发射结能正偏,集电结能反偏;其次要看交流信号是否能够顺利传输到输出端。 这是一个PNP管子,观察电路的直流通路可以看出,发射结无法实现正偏,需要将电源Vcc换成负电源 接着看信号是否能正常传输到输出端,可以观察电路的交流通路,很明显输入信号被短路,没能传输到集电极,所以需要增加偏置电阻。 答案 解:不能放大正弦信号。修改后电路如下: 第二题 解析: 这是一道多级放大器动态分析的题目,第一级是单入单出的差分放大器,第二级是共射放大器,第三级是共集放大器。我们比较常见的是两级放大器的求解,三级放大器其实跟两级放大的思路是一样的,求电压增益时将后一级的输入电阻作为前一级的负载,因此这里就需要把三级的输入电阻都求解出来,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就是整个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第二级的输入电阻看作第一级的负载,第三级的输入电阻作为第二级的负载。 还有要注意的是第一级是差分放大器,求解的是差模增益哦,差放作为放大器放大倍数的指标指的是差模增益,共模增益是针对共模抑制能力提出的。另外单端输出的差模增益要注意增益的符号,以及与半个电路的关系: 这道题另一个难点是最后一级是共集电极放大器,求输出电阻时要格外小心,记不清的同学可以链接到共集电极放大器的重难点看看。 答案 解:第一级差放的半个电路的交流通路如下: 其中第二级的输入电阻通过下图第二级和第三级的交流通路中得到: 总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同样求解的是差模电阻,于是: Ri=Rid1=2(Rb1+rbe1) 总的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由于最后一级是共集电极放大器,所以输出电阻和第二级的输出电阻有关: 第三题
解析: 这是一道判断反馈类型以及根据要求引反馈的题目。 串并联反馈的判断: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接于两个不同输入端子上,则为串联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接于相同的输入端子上,则为并联反馈。 电压、电流反馈的判断 将输出电压‘短路’,若反馈“消失”,也就是反馈回来的反馈信号为零,则为电压反馈; 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正、负反馈的判断: 利用瞬时极性法,规定电路输入信号在某一时刻对地的极性。并逐级判断电路中各相关点电位的极性从而得到输出信号的极性 与无反馈时比较,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信号减小,则是负反馈; 与无反馈时比较,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信号增大,则是正反馈。 若要稳定输出电压,需要引入电压负反馈,至于是电压串联负反馈,还是电压并联负反馈,决定于电路能引出哪种电压负反馈,注意是负反馈,一般电路在不改变基本放大器的前提下,只能引出其中一种。 同理,若要稳定输出电流,则需要引入电流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还是电流并联负反馈,都是可以的,但一般你只能引出一种负反馈。 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都是交流技术指标,因此以上一定是针对交流负反馈哦ฅʕ•̫͡•ʔฅ 答案 解: (1)图中电路引入的是直流反馈,显然不能稳定输出电流,需要引入交流负反馈,去掉电容C4,即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能够满足要求。 (2)要稳定输出电压,需要引入电压负反馈,将反馈信号从T2集电极引出,同时还需要保证是负反馈,如果是电压并联,只能是正反馈,于是,需要修改与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引出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串联负反馈给电路带来的影响是:降低电压放大倍数,并增大输入电阻。 第四题 解析: 本题由三级运放电路组成,重点是要区分其中的运放是工作在线性状态还是非线性状态。A1和A2反馈均引回到反相输入端,属于负反馈,属于线性应用,可以采用“虚短”和“虚断”;但A3的反馈引回到同相输入端,经判断是正反馈,所以第三级是非线性应用,是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输出只有两种状态:高电平和低电平,由于没有限幅稳压管,高电平趋于正电源电压,低电平趋于负电源电压,从而可以解出两个门限电压,也就知道了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 答案 解:根据电路得到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输出电压: (1)若ui1=10,ui2=0, 那么uo1=-10V, uo2=100t, 当uo2达到2V时,第三级输出发生跳变, 因此,t=20ms。 (2)根据题意,绘制如下波形: ui2从0变为-15V后,uo1=5V, uo2=-50(t-t1)+2,由上一小问得到t1=0.02s, 那么输出再次发生跳变,从-12V跳到12V的瞬间, uo2=-2,解得t2=0.1s 因此再经过90ms后uo会再次跳变。 好了,这一期的试题解析分享就到这里,最近疫情传播迅速,各位小伙伴一定做好个人防护哦天气冷,口罩戴着其实还能保暖哟(✿◠‿◠)
审核编辑:汤梓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