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移动智能终端正在快速蚕食传统PC的市场空间。在终端芯片领域,移动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却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芯片产业的“明星”和领跑者。值得一提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浪潮中,我国的移动芯片产业正在崛起,逐渐在全球芯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不仅促进了全球芯片市场的“变局”,更将为我国ICT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移动芯片是智能终端的硬件平台,是其物理能力的基础。在我国智能终端市场上爆发的激烈“核”战,虽然带有市场推广的色彩,但也是市场对企业“核”、“芯”能力的确认和追问。在移动流量翻番、移动应用超过百万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移动芯片的进步,智能终端甚至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将难以想象。因此,紧抓移动互联网发展契机,抢占“核”、“芯”市场,是我国移动芯片产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本土芯片厂商展开“逆袭”
我国本土移动芯片产业正在实现逆势生长。根据ICSight的统计,201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收入下降3%,位居市场前两位的英特尔、三星也不能例外。在移动芯片领域,2012年年底德州仪器退出,2013年年初ST-Erisson解散,只有本土芯片企业与高通、MTK、英特尔等巨头共舞。根据IHS的报告,2012年,展讯闯进全球前十大手机芯片供应商(排名第九)行列,从2007年至2012年,展讯的基频IC收入增长了370%以上。华为海思自主设计的K3V2是2012年体积最小的四核A9架构处理器,采用手机芯片中最高端的64bit带宽DDR内存设计。随着华为终端在全球迅猛增长,海思芯片必然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表现。此外,联芯等本土芯片企业在支持我国TD-LTE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在本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排名中,前三位均为移动芯片类企业。 国内本土移动芯片企业取得的进步,既是机遇使然,也是国内政策和产业能力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巨量的智能终端市场骤然爆发,面对中国庞大的中低端智能终端市场,行业芯片巨头尚无暇顾及;“双A模式”(Android+ARM)的开放性为国内企业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TD标准为国内芯片产业带来一片“蓝海”,显著降低了决策风险和知识产权成本;在运营商的强力主导下,国内中低端智能终端市场“被迫”加速走向成熟;国内终端制造产业链在十多年的多轮淘汰之后,最终形成了“快速适应外部需求、严格控制内部成本”的能力。总之,国内移动芯片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终端+TD”双引擎发展模式,并凭借“快速+成本”双能力在“双A模式”开辟的产业创新路上小有斩获。 (责任编辑:admin) |